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深圳是制造业大市,也是服务业大市,具备两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两业融合需要从强化产业渗透和延伸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发展水平,应用数智平台和技术等方面着手推进,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全球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两业融合具有极大的潜力,催生出许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如智能制造服务、共享制造、柔性化定制等,这些新业态新模式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还推动了产业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变革,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两业融合还能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企业的深度合作,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协同关系,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圳是制造业大市,也是服务业大市,具备两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两业融合需要从强化产业渗透和延伸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发展水平,应用数智平台和技术等方面着手推进,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现代服务业的渗透能力。应高水平打造先进制造业软件园,构建以高交会、文博会、海博会等为代表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展会矩阵,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质量标准实验室,培育一批科创服务、创新创意设计、商务咨询、现代物流等领域的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提升先进制造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向先进制造业渗透,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优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支持。

  强化先进制造业的延伸能力。先进制造业企业可基于自身核心技术优势,向产业链后端服务领域延伸,开展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新型服务型制造模式,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如研发设计、安装调试、售后维修、融资租赁等,实现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商向“制造+服务”供应商转变。先进制造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与技术改造力度,驱动“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升级-模式迭代-产业跃迁”的良性循环,不断向现代服务业延伸,最终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与服务型制造的双向互嵌,推动形成“制造即服务、服务即制造”的“一体双向”融合态势。

  依托产业链,推动两业高效协同。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产业联盟共同体,打通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设计、物流、金融等模块的联系,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形成横向价值链融合与纵向产业链协同的新态势。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和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把资源和要素集中投放在这些两业融合的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搭建产业链协同共建平台,推进“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龙头企业总装+配套”协作模式,通过平台化融合与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全链路的高效协同。比如,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加强整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智能驾驶技术提供商等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的融合生态,推动两业高效协同。

  依托供应链,推动两业深度协同。深圳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和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示范城市,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企业,为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高效物流解决方案,实现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的无缝对接。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联合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制造企业可以在平台上与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服务企业共享信息,制造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将生产计划和库存信息共享给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根据这些信息提前安排运输车辆和仓储空间,确保产品能够及时、准确地交付给客户,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和信用状况,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推动两业深度协同。

  依托创新链,推动两业聚合协同。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充分发挥鹏城实验室等一批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加强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申报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创新“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合同制研发服务机构”的商业模式,打通“从科研到技术,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市场”的完整创新链条。依托龙头企业搭建协同创新、产权交易及数字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上下游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资源,通过资本合作与战略联盟构建两业融合联合体,形成覆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生态闭环。构建两业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互相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努力实现技术联合攻关与资源要素共享,释放更大的产业协同效应。

  数字平台支撑,推动两业结构融合。继续加大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构建区域性数字技术平台,深化其与先进制造业场景结合,形成覆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全链条的数据共享与交互体系,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和协同服务,提高产业协同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比如,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收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调度,实现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支持数字平台企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组建联合体,加快建设一些技术水平高、集成能力强、行业应用广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生产互联网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平台整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资源与信息,实现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智能化监控与优化,释放“平台+”的乘数效应。

  数智技术驱动,推动两业功能融合。要进一步发挥先进制造业垂直大模型和智能工厂的优势,形成“智改数转”应用场景和融合知识经验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打造覆盖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智能制造体系。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算法理论、智算芯片、具身智能、高阶智驾、轻量化模型等技术突破,加大制造业场景中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以数智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带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先进制造业“含智量”的不断攀升。加快深圳数据交易所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加大对软件、检测、智能化集成、研发外包服务等费用投入的支持力度,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数字工厂和数字车间,探索发展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众包众创等新模式。

  对内依托产业园区,培育两业融合发展新载体。依托先进制造业园区和创新平台,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提升融合发展平台载体能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园区+行业平台+先进制造业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为核心的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两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产业生态。立足制造业门类齐全、服务业业态丰富的优势,深圳可以以双向融合为主线,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咨询、数字广告等专业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鼓励先进制造业园区通过引入研发设计、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推动先进制造业升级,打造“服务+制造”综合园区,形成具有融合式、集群化、创新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对外链接全球资源,构建两业融合发展新高地。要充分发挥深圳地处亚太主航道的区位优势,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集群为基础,联动港澳在金融、法律、贸易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资源禀赋,加强与港澳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形成粤港澳新型产业联合体,特别是依托前海和河套,携手港澳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探索两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数字经济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编号:23BJL114)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