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无期徒刑”的犯人每天在监狱里做什么?生活有啥盼头?
在我们的观念中,被判处无期徒刑意味着犯罪人将会失去终生的自由,永久和社会隔离,一辈子只能在监狱中度过。
犯罪人在服刑期间,如果表现良好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等行为,可以获得减刑的机会,从而变成有期徒刑。
实际上,只要法院判的不是“死刑立即执行”,无论是死刑、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服刑人员在狱中有悔改的表现、有立功表现的都可以申请减刑。
由于是新来的,很多“新收”并不了解在监狱里,自己的每一天应该怎样度过,需要做那些事情,监狱的规章制度是怎样的。
同时,“新收”训练是帮助他们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狱的制度,使他们在监狱里能够有效服从监狱教官的命令,逐渐适应监狱的生活。
实际上,在监狱里所有的娱乐时间、家属探视时间、工作时间、运动时间都会被安排得满满的,基本上没什么自己的时间。
因为在监狱里,服刑人员所有的行为活动都会受到严格的管控,比如消费购物的额度、生产劳动的工作选择、家属见面的次数、拨打亲情电话的次数……
监狱中的罪犯需要参加监狱组织的生产劳动,而对于犯人来说,是没有工资的,只是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
但这些工具存在很大的潜在危险,一些犯人难以忍受精神上、或者身体上的压力,就很容易通过这些工具自杀或者生事让自己解脱。
按照中国的法律规定,服刑人员一般每个月能会见家属1-2次,接见时间需要控制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监狱严控家属和犯人之间的物品传递,是为了避免犯人和亲属之间传递信件、金钱、其他器具等违禁物品,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干警会提前从各个大队挑出来长得漂亮、能歌善舞的女犯,然后请专门的老师教她们唱歌、跳舞、乐器表演。
实际上,由于犯人太多,而警察有限,每一个监区都会制定一些“管事犯”来辅助警察管理监狱的相关事情。
“管事犯”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实就是负责管事的犯人,同样都是犯人,但是要想成为犯人中的管理者其实并不容易。
一般,“管事犯”的要求是非常多的,必须表现出积极改造的态度、认罪伏法、能够服从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
大组长,主要负责整个团队犯罪人员的改造,负责的内容比较全,主要就是犯人们日常行为,生活劳作。
权限限制,由于监狱里的罪犯都是有等级的,有和等级相对应的消费额度限制,所以当服刑人员犯错、或是违反规定,就很有可能会被限制消费,甚至被限制和家属通话。
这时候,对他们的管理会相应的放松许多,和干警讲话可以随便一些,安排的活会减少,甚至白天还可以看看电视。
监狱通过限制犯人的自由,强迫劳动对犯罪人实施惩戒,同时通过将这些危害社会的人关起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老百姓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