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一批尘封了多年的老期刊,给人们重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年代国庆的红火热闹的场景。这是兰州收藏家顾新辉为红色十月奉献出一道盛宴。

  建国以来,中国期刊在各个不同时期都会印一些专刊、特辑、纪念刊等等,以记录特定时期的特殊事件。这些专刊、特刊是藏家重点追逐的目标。 藏家把这类期刊称作“里程号”,“国庆专刊”算是里程号当中的经典。

  1949年11月15日出版的《新华月报》创刊号。这本《新华月报》既是创刊号,又是刊登新中国成立内容特刊。它完整地记录了1949年9月21日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前前后后。

  这本创刊号16开本,324页。封面设计独具匠心,以红色的五星红旗做底面背景,中间印有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的照片,上面正面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右侧是毛泽东提写的《新华月报》刊名,下方署“创刊号”。

  封面上有一张黑白照片,是毛泽东主席宣读文件的照片。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第一届政协实际上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委员,毛泽东当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8年7月3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无线电与电视)》(创刊号),中国电视第一出版物诞生。10月,《无线电与电视》第四期为“国庆九周年”专号。

  它的封面上的电视机就是当年全国不足300台的苏制老式电视接收机。1959年10月,《无线电与电视》出版第十六期“国庆十周年”专号,封二和封三上印有六幅电视台电视录制现场和主持人等的照片,并刊登有 “电视接收机修理要诀”等文章。 十年之后1959年10月1日的《大众电影》画报出版“庆祝国庆十周年专刊”。这部电影的“国庆专号”美术佳作汇成五彩斑斓的历史状貌,从历史的角度展示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光辉成就和杰出创造,给人以时代的震撼与艺术审美的冲击力。

  纵观国庆专刊封面都呈现出构图饱满和谐,人物细腻逼真,色彩华丽典雅的艺术风格,其除了伟人图像以外,更多地运用了广场夜景、生产场景、群众集会等。

  《中国青年》1953年19号杂志的封面是董希文先生创作的巨幅油画《开国大典》。只见天高云淡,红旗如海,毛泽东主席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959年9月的《旅行家》杂志的封面就是天安门广场的场景,早晨的阳光洒在行人、车辆、古老城楼上面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1959年第18号《连环画报》的封面则是天安门广场的夜景,只见礼花满天,彩灯高照,广场上人如海,夜如昼,正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

  可以这样说,每一件“国庆期刊”都是为祖国送上的生日祝福。人们能从这些题材独特、内容与设计充满时代感、形式活泼、印刷精美、色彩鲜明的精品中,领略国家繁荣昌盛的画面,享受到收藏的乐趣。

  一批尘封了多年的老期刊,给人们重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年代国庆的红火热闹的场景。这是兰州收藏家顾新辉为红色十月奉献出一道盛宴。

  建国以来,中国期刊在各个不同时期都会印一些专刊、特辑、纪念刊等等,以记录特定时期的特殊事件。这些专刊、特刊是藏家重点追逐的目标。 藏家把这类期刊称作“里程号”,“国庆专刊”算是里程号当中的经典。

  1949年11月15日出版的《新华月报》创刊号。这本《新华月报》既是创刊号,又是刊登新中国成立内容特刊。它完整地记录了1949年9月21日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前前后后。

  这本创刊号16开本,324页。封面设计独具匠心,以红色的五星红旗做底面背景,中间印有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的照片,上面正面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右侧是毛泽东提写的《新华月报》刊名,下方署“创刊号”。

  封面上有一张黑白照片,是毛泽东主席宣读文件的照片。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第一届政协实际上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委员,毛泽东当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8年7月3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无线电与电视)》(创刊号),中国电视第一出版物诞生。10月,《无线电与电视》第四期为“国庆九周年”专号。

  它的封面上的电视机就是当年全国不足300台的苏制老式电视接收机。1959年10月,《无线电与电视》出版第十六期“国庆十周年”专号,封二和封三上印有六幅电视台电视录制现场和主持人等的照片,并刊登有 “电视接收机修理要诀”等文章。 十年之后1959年10月1日的《大众电影》画报出版“庆祝国庆十周年专刊”。这部电影的“国庆专号”美术佳作汇成五彩斑斓的历史状貌,从历史的角度展示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光辉成就和杰出创造,给人以时代的震撼与艺术审美的冲击力。

  纵观国庆专刊封面都呈现出构图饱满和谐,人物细腻逼真,色彩华丽典雅的艺术风格,其除了伟人图像以外,更多地运用了广场夜景、生产场景、群众集会等。

  《中国青年》1953年19号杂志的封面是董希文先生创作的巨幅油画《开国大典》。只见天高云淡,红旗如海,毛泽东主席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959年9月的《旅行家》杂志的封面就是天安门广场的场景,早晨的阳光洒在行人、车辆、古老城楼上面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1959年第18号《连环画报》的封面则是天安门广场的夜景,只见礼花满天,彩灯高照,广场上人如海,夜如昼,正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

  可以这样说,每一件“国庆期刊”都是为祖国送上的生日祝福。人们能从这些题材独特、内容与设计充满时代感、形式活泼、印刷精美、色彩鲜明的精品中,领略国家繁荣昌盛的画面,享受到收藏的乐趣。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