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文化艺术节对话主创锡剧《太湖春早》沉浸式带你进入那段历史的记忆长河
9月20日,由无锡市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无锡市锡剧院共同打造的大型原创新编锡剧《太湖春早》,作为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会演剧目,在常州现代传媒中心金色大厅上演。演出前,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负责人孙锡琴携王子瑜、蔡瑜、钱伟三位主演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的采访。
关于锡剧《太湖春早》,它根据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发生在江南无锡堰桥小镇上的真实事件而创作——
1983年,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生存维艰的社队企业,堰桥公社党委在无锡县委的全力支持下,推行了“一包三改”的改革举措。此举改掉了延续多年的铁饭碗和大锅饭,改革了生产关系,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这一年,堰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翻番,工人收入成倍增长。
198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堰桥乡镇企业全面改革一年见效》的消息和评论员文章《把“包”字引向乡镇企业》, 将“一包三改”推向高潮。
1984年5月,中共江苏省委批转无锡市委《关于总结和推广无锡县堰桥乡乡镇工业“一包三改”经验的报告》。堰桥乡“一包三改”的做法迅速铺开,吹响了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冲锋号。
记者了解到,《太湖春早》创作题材已入选《2023—2025江苏省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演员阵容以无锡市锡剧院新生代名家和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资深演员为主,由王子瑜领衔主演,钱伟、蔡瑜、殷玉婷、张祖良、倪晓芳等联袂主演。
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负责人孙锡琴告诉记者,《太湖春早》以诗画灵动的美学追求来艺术再现江南小镇无锡堰桥在“一包三改”过程中那些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创业者,“我们在创作上,力求从色彩、服饰、造型、音乐、音效、视觉等方面,来还原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学风尚,通过多媒体以纪录片的形式,将观众带入到那段历史的记忆长河中”。
《太湖春早》的男主角叶立新由王子瑜扮演。王子瑜出生于锡剧世家,专攻昆曲老生,他的艺名为小小王彬彬,是着名锡剧表演艺术家王彬彬之孙、小王彬彬之子,锡剧“彬彬腔”第三代嫡传。
王子瑜介绍说,《太湖春早》是大型新编戏,更贴近生活,可以很直接和更深层次地去感受人物。这次扮演的叶立新有很典型的锡商精神,部队转业回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积极创新,大干一场,“我家里一门三代都是唱锡剧彬彬腔的,外人看来,好像有一块招牌在那里,对我来说,则有一种无形中的压力。我从小学的是昆曲,所以我跨了剧种,又跨了行当,会做唱腔上的融合。”
蔡瑜在《太湖春草》中饰演兰兰,是叶立新的妻子,“这个角色跟我以往的角色有一些不同。这是一部农村题材,又是江南女子,是叶立新背后默默支持他的人。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妻子”。蔡瑜是锡剧“梅派”艺术新一代传人,这次在传承锡剧原有的老腔老调上也融入了一些跟歌曲相通的曲调,加上整部戏的配乐都很现代好听,所以唱腔悠扬,曲调优美,很符合这部戏的气质。
钱伟在《太湖春早》中饰演叔叔叶守成,他笑说,自己在多部戏里演过叔叔,都快成“叔叔专业户”了,这次接到《太湖春早》,是他跟王子瑜的第一部戏,“我是60后,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对一包三改经验也很了解。接到戏后,塑造人物时,我就想找一个真实原型,巧了,我的老丈人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做过农机厂的厂长书记,所以一代人的奋斗过程在我脑海里就立体了起来”。他直言,找到原型后,艺术创作就顺利多了。
当天演出结束后,很多常州观众表示,《太湖春早》在传承锡剧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而且通过布景、灯光和音效等营造出了江南水乡氛围,太湖风光的背景、斑驳的白墙黛瓦、“抓革命促生产” 的标语等元素,让人仿佛穿越回了 “一包三改” 的年代,既有戏剧的观赏性,又有很强的代入感。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邮编:210092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