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层层梯田,像一幅巨大的绿色画板,镶嵌在群山之间。田垄间水流潺潺,波光粼粼,小鱼自在游弋。在浙江省青田县,稻与鱼相互交融,形成了和谐的共生场景,呈现着千百年来历代传承的耕作景象。

  提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遗产地偏远但不边缘、传统但不落后,18年来,在青田的不断探索下,稻鱼共生系统绽放出了时代新韵。

  “我们的稻鱼共生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稻促鱼生,鱼助稻长。自青田设县起,就有了相关记载,一直传承至今。”提及稻鱼共生话题,青田县方山乡宣传委员史慧波如数家珍。

  1300多年前,智慧的青田先辈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地理条件,创造了以鱼肥田、以稻养鱼的稻鱼共生系统。通过依山造田、修沟渠引山泉,让水稻与田鱼分享不同的空间生态位:田土种稻,田水养鱼,鱼食稻花、杂草、害虫,鱼粪又可肥田,有限的耕地资源被开发到了“极限”。

  走进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这里将稻鱼共生系统的“前世今生”进行了呈现。透过展板上的文字可以看到,在悠悠岁月中,稻鱼共生系统因其一田两用、稻鱼双收、互惠共生的先进性,经过千年演进,逐步形成了生态、生产、生活有机融合的农业文化遗产体系。

  清光绪年间的《青田县志》中便有“田鱼,有红、黑、驳数色”的记载。到了1949年,《青田县志》对青田县稻田养鱼有了更详尽的记载,面积1万亩、产鱼2.5万公斤。1998年,青田更是率全国之先,制定了国内首个“稻田养鱼”规范标准,为申报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征集农遗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推荐为候选之一后,青田组织力量启动申报工作。

  史慧波介绍,2005年6月,在全球数十个申请项目中,青田稻田养鱼系统被列入首批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项目,联农组织称该系统是“独特的、重点的、巧夺天工的”。

  青田县城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处,有一村庄,名为“龙现村”。这里是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核心保护区。

  在龙现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有鱼塘和水,水中有鱼,鱼促稻长,形成了和谐的生态互利关系。除了留作自家食用外,稻田鱼更成了村中的“致富鱼”。

  “老板,来份红烧田鱼!”食客的这句话,半亩鱼宿的老板吴勇强一年要听无数遍。吴勇强的脸上满是笑颜,向记者讲起了他的致富经,“来这,大家都是冲着农家菜,尤其是我们村的稻田鱼。我只要把稻田鱼做好了,就不愁客人。”

  田鱼肉质鲜美、鱼鳞可口,虽是在稻田中养殖,却没有淤泥味,几乎是每桌必点菜之一。吴勇强透露,自己全年能卖1万余条稻田鱼。

  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青田开辟出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价值转化路径。不仅田鱼受欢迎,稻鱼米同样受到食客们的喜爱。在庭院内的屋檐下,几十袋包装的大米迭放整齐,方便游客购买。

  “包装袋是乡里免费提供的,这也有利于我们村农产品的品牌打造。”除了民宿老板外,吴勇强还有一个身份——龙现村村委会副主任。吴勇强介绍,青田稻鱼米在第三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上斩获“双金奖”,还连续四年获评“浙江好稻米”金奖。

  据悉,为增进农遗效益,青田注册“青田田鱼”“青田稻鱼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创新实施“五统一”营销模式,构建国内440个城市的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实现稻鱼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稻鱼米为农民亩均增收近2000元,全县100多个扶贫重点村因稻鱼产业实现“消薄消困”。

  青田县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将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的路径和方法。在5万多亩稻鱼共生基地中,青田建成稻田养鱼为主的粮食生产功能区2万亩、省级稻鱼共生精品园2个,年综合产值超5亿元。

  青田将这份“致富经”送到了全国各地。青田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单婵介绍,青田以东西部帮扶推动稻鱼共生模式走出青田。截至目前,稻鱼共生产业“远赴”广西、宁夏、贵州等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成为东西部协作共同富裕重要产业。

  此外,青田建成浙西南首个农产品出口销售平台,通过开设海外农产品专柜、海外仓,实现农遗良品在青田抱团集聚、越洋出海,打响了“买全国、卖全球”品牌,青田稻鱼米、田鱼炒粉干被“端”上120多个国家的餐桌,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优质“洋货”。

  深度挖掘青田鱼灯舞的文化艺术价值、推出吉祥物“鱼多多”形象IP、将稻鱼文化与青田石雕产业结合……作为以农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探路者和实践者,青田不仅壮大了稻鱼产业,还将“稻鱼共生”从农业向文创产业延伸,通过活化利用、活态传承,农遗向古而新,由“活”起来带动村民“富”起来、乡村“热”起来。

  据悉,青田邀请中国科学院团队,编制保护发展十年规划,形成农遗保护总框架、总思路,并率先各遗产地出台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暂行办法》。此外,青田将惠农资金一贯到底,专门制定了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等惠农政策,每年投入300万元设立保护专项资金,进一步推进稻鱼产业稳定发展。

  2023年是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第18个年头。18年来,青田在保护中传承、在探索中实践,让传统农遗再次焕发了时代新生,切实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把“金钥匙”。

  近两个月来,宣鑫灿把心思全部扎进了香榧堆里。 “晚上开直播,白天得照顾民宿农家乐里的客人,比起前两年,今年看起来要格外忙喽。”庭院内,正忙着打量一批批流水单的宣鑫灿打趣地说。…

  人民网金华11月21日电 (刘欣蔚)今天,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在金华市召开。会上举行了20项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们共商合作、共话发展。 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现场。…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