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拱碰耻旬环又是什么梗?
驻村工作队作为发展农业最基层、建设农村最前线、服务群众最直接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肩负着乡村振兴的重任。浦北县白石水镇红岭村驻村工作队用满怀同样的深情,锚定同样的目标,扎根基层,精心耕耘。他们在乡村振兴这条赛道上,脚步铿锵,意志坚定,锐意进取,用“己心”暖“民心”,奋力书写最美丽动人的驻村故事,为红岭村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
“我们驻村工作队最开始着手的工作就是党建引领,建强村党组织,推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务实开展党组织“星级化”管理。红岭村获评自治区四星级党组织称号,村里也跟我们后盾单位组建了党建共建,党建基础扎得更加牢固。”驻红岭村第一书记张庆鹏自豪地说道。
近年来,白石水镇红岭村以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为抓手,持续优化“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联动”工作模式,组建由“挂村组+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组成的党员先锋队,按照周汇报、月清单、季总结的“三步工作法”持续巩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通过开展第一书记讲党课、村委干部党建观摩交流、党员面对面谈心谈话、看望慰问老党员等党组织活动,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管理,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坚持把党建工作与驻村帮扶工作紧密结合,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防返贫监测帮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
2023年4月,在老工作队的手中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后,由张庆鹏书记带领的驻村工作队主动融入群众生活,用不到一年时间就走访了每一户村民,思想上和行动上从“城里人”转变为村民的“贴心人”。入户过程中,工作队主动上门“认亲”,详细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情况、经济收入来源、身体健康状况及残疾人补贴、特困家庭救助供养、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以最直接、最真诚、最有效的方式与帮扶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
“这个水井房子是我们村的命,家家用水都靠它,多亏红岭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出力,我们才能用上干净充足的水啊!”曾担任过秧南队队长的温奶奶笑不拢嘴地说道。
2023年12月,工作队和村干部通过积极对接上级部门、联系施工方,现场督促等方式,修建水井房子、安装供水管管网、沉水抽水泵设备、拉水管等,终于把红岭村秧地面的人饮工程项目这个建设完成,造福两个生产队130多户、650余人。
同时,驻村工作队通过申请上级相关部门、申报乡村振兴相关项目等方式,带领群众安装太阳能路灯40多盏,拓宽、新修村道3000多米,修建人饮工程5个,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0个,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的脱贫户实现动态清零。
灯亮了,路通了,水清了,收入也增加了,村民的心也暖了,在下队路上,村民们都熟悉地与驻村工作队打招呼,笑着让队员们留在家里吃个便饭。
“这几年,我们也做了不少尝试,种过百香果,养过水鸭,不过都没有持续发展下来。”红岭村党总支部书记吴立弘介绍说。
驻村工作队进驻以后,与村“两委”班子多次研讨,按照特色产业稳基础的发展布局,结合村情,全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白石水镇莫立新老板在红岭村细簕竹片区成立浦北县双立农业基地,出租100多亩土地种植应时节的蔬菜和花卉。通过出租土地、雇用工人等方式,实现了村民和基地“双赢”。
通过村委协调50多亩土地种植辣椒,工作队和村“两委”从计划-动员-实施全程参与,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当前辣椒长势喜人,辣椒挂满枝头。同时,红岭村“百年基业”-荔枝产业上千亩,年产量高达100多万斤,看着满山挂满枝头的荔枝,村民想着已经签好的收购订单,不久就要鼓起的腰包,种植劲头更足了。为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今年在红岭村又掀起了种植大红柑的热潮。在技术员指导下,忙着在地里穿梭培育信心百倍,村民表示“外出务工顾不了家庭,在家搞产业种植的效益一年比一年高,现在也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法,也能实现更大的增收。”
面对今后的打算,张书记和两名驻村工作队员说道:“驻村所做的事情大多数是小事琐事,却很有意义,意义挺大,我们为群众办好每件小事,长期积累、坚持下去,就是了不起的大事。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红岭村独特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努力绘就村美民富人和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