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2天观摩30个产业项目,巨量优质信息让与会人员应接不暇但也大呼过瘾,看到了淄博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感受到了淄博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学习到了向“新”发展的真经实招……

  30个项目虽然产业各异、规模不一,但都涌动着强劲的向“新”力。观摩的最后一个项目是淄川区的泓川新材料高端硫酸铝项目。企业负责人介绍说,都是硫酸铝,试剂级、电池级、玻璃级技术含量和价格差别很大。他们从2018年就盯上了电池级、玻璃级硫酸铝细分市场,自主研发了生产工艺和设备,获得了16项专利。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在8亿元左右,虽然不大,但电池级产品能占据国内市场80%的份额,玻璃级产品能实现进口替代,彻底改变这个领域的格局。据了解,电池级产品主要用于三元锂电池制造,玻璃级产品主要用于航天玻璃和人造宝石制造。记者在企业车间看到,原料就是淄博产的氧化铝,生动体现了地产地用、延链强链的要义。

  在此次观摩中,像泓川这样在细分市场上拥有话语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不在少数。位于沂源县的山东彬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独家采用双极膜技术生产肌酸产品,突破了传统工艺氯离子残留难题,打破国外某公司垄断,一举拿下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更难得的是,该项目上下游链条都在我市,供应链十分稳定可靠。据介绍,肌酸是一种为肌肉和神经细胞提供能量的营养补剂,近年来全球市场需求不断放大。

  同样是生物赛道,周村区的威凯海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则拥有益生菌冻干技术绝活——每克菌粉活菌含量高达一万亿个。因此,他们的项目建成后,市场份额唾手可得。

  淄博工业门类全、基础好,是最适宜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的沃土,能够让企业根扎得更深、链延得更长。截至2023年底,淄博市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4家。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小巨人”也能撑起一片天。但“大块头”更有大担当。观摩中,金诚石化、东岳集团、齐翔腾达等纷纷秀出了“肌肉”。作为最有希望冲击千亿产值大关的本地企业,金诚石化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729亿元,上交税金91.6亿元。今年以来,受原油价格倒挂影响效益下滑,但企业依然铆足了劲,向“新”而行、向“高”而攀。旗下的新时代高分子高端聚烯烃项目预计9月份竣工,其产品将完善我市聚烯烃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投产后,可年新增产值70亿元,亩均产值2500万元,远高于同行业同类项目水平。

  与金诚石化相隔不远的东岳集团,也在追求亩均产值上再创新高,企业依托雄厚的质子膜技术实力,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液流电池膜产业化,第一条生产线已经竣工,亩均产值可达1亿元。据了解,液流电池膜主要用于新型储能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项目万千,向“新”则达。位于博山区的经纬达汽车科技,其线控制动技术和能量回收技术指标都高于国际一流品牌一个数量级,有望在新能源汽车线控底盘领域强势崛起。周村区的嘉富能源靠独家节能技术为诸多大型企业远程管控空气压缩设备,“无中生有”把钱挣。沂源县的华源新材料另辟蹊径,瞄准4亿亩水稻育秧和21万亩无土栽培市场,打造百亿级的农业纤维新园区。高青县的华茂药业整合多方优势,主攻腹膜透析领域,开辟尿毒症治疗的新路径。

  向“新”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此次观摩中,齐翔腾达车成聚、金诚石化周敬才、东岳集团张建宏、齐都药业郑家晴、华成集团陈维茂等多位超过60岁的企业家现场讲解发展规划和思路,展现了昂扬的奋斗精神,与会的市领导由衷地向他们表达敬意。

  盛夏的淄博大地,草木繁茂、生机勃勃。那些汩汩涌动的向“新”之力也在拔节成长,假以时日,星星之火必将汇聚成燎原之势,催生老工业城市涅槃重生的辉煌。(淄博日报记者 刘淼)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